政府積極推動吸引僑外生留臺工作補足人力缺口,近期除放寬評點制、延長畢業尋職時間,也有多個部會積極爭取希望開放僑外生補實特定職業人力缺口;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接受本社專訪說明相關政策立場,除了認為司機工作風險較大不贊同開放,她也建議未來僑外生工作許可制應另立中階技術人才新法,近期也將與相關部會討論尋職期間開放打工。
政府擴大僑外生留臺 僑委會成要角
臺灣產業發展雖逐漸趨向資金與技術密集,但在高科技人才之外,仍有不少中階技術人力需求,也因人口結構改變,服務業等仍相對倚賴勞力的產業,愈來愈缺工。為了補實相關人力,除了原有的移工政策,政府近年也擴大對僑生和外籍生就學、就業的吸引力道。
由於相關政策牽涉人才培育、產業勞動力調節以及對外事務,自2021年即由國發會設立跨部會平臺,主管約1.8萬僑生就學、輔導事務的僑委會自是其中要角,除了主責「3+4產學攜手合作專班」、海青班的招生業務與監督輔導,近期也推動建立僑生與企業的媒合平臺,助僑生留臺就業。
作為一路參與相關政策制定,並且在新政府繼續留任的主要部會首長,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有許多細緻入微的見解,她4日接受外籍勞工通訊社專訪,就針對近期各部會希望開放僑外生可以從事特定工作的政策,表明僑委會的立場。
各部會需求 也要考量人才培育
如交通部公路局提案開放僑外生可擔任客運司機,徐佳青就認為不適合,因僑生未必具有本國籍,且工作影響人數較多、就業風險相對高,考量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,僑委會並不贊成。
其他部會提出的如護佐等人力需求,則需要按實際情況討論,同時也必須考量是否能培育相關專業的僑生人才、學制搭配。近期已開放的旅宿業房務、接待工作則相對單純,有一定的訓練就可以擔任。
就促進僑生留臺部分,徐佳青指出多有企業回饋有興趣任用僑生,除了看重其多語言、跨文化能力外,能夠到不熟悉的環境就學也更具有冒險、刻苦耐勞的特質,但是目前多數企業仍不夠了解相關政策,因此僑委會目前採取的策略是創造平臺,讓雙方更有機會對接、媒合。
推動個人工作許可 建議另立專法
除了建立網路媒合平臺,僑委會也積極辦理座談會、企業博覽會,今年參與的企業成長2倍,預期明年會超過200家。此外僑委會也不斷與其他部會溝通,適當放寬法規限制,今年除了拿掉評點制額度上限,也增加評分項目,讓完成學業的僑生基本上原則能達到留臺就業門檻。
徐佳青也進一步說明,目前國發會、勞動部都同意僑外生個人工作許可制度的政策方向,也就是不用由雇主申請工作許可,能夠自由求職、就業,讓企業更容易進用人才,不過為了防範不實、造假,在申請上仍要有一定的規範。
因此預計未來幾年將會進行相關立法工作,至於要修什麼法、怎麼修?徐佳青建議應該比照《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》,另訂專為中階技術人才的新法,避免只是透過現行法規解套,反而導致曠日廢時、治絲益棼。
建議開放尋職期間打工
此外,針對今年放寬僑外生畢業後留臺尋職的居留時間為基本1年,並可申請延長1年,最長2年,徐佳青表示近期會再與勞動部、內政部移民署討論,開放在尋職期間可以打工。她認為有心留在臺灣發展的僑生打工只是輔助生活必要開銷,其主要目標是尋找穩定工作,且1年期滿再申請時政府也可以審核,應沒有必要過度規範。
【外勞社記者 劉達寬 九月四日 臺北報導】
資料來源:外勞新聞社
恆力外勞申請免費諮詢專線:0800-868-628